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家教中心![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南京大学哲学系系友郝清杰:毕业二十年后的反思与展望

发表日期:2020-8-21 作者:南京大学家教中心 电话:170-5125-2009

1996年9月,我被南京大学哲学系录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1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有幸接触到了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大批名家大家,在工作中与不少专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这些名家大家,大多毕业于国内名校,在本领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敬重和学习。与这些毕业名校的专家们工作交往和学术交流中,建立起自己心目中的一个评价坐标系,并一直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全国高校的哲学系(院)中,南京大学哲学系形成了什么样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能否用三五句话概括总结我系独有的精神理念?从而使新进入哲学系的学生能够更自觉地继承本系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秉持独有的精神理念,以指导在校期间的学习,指引毕业后的人生。这也会使毕业后的学生能够在离校多年后,仍然能够坚守独有的精神理念,发扬哲学系的优良传统,展示出鲜明的学术特色。
在毕业后近二十年的工作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发扬哲学学科独特优势,秉承科学精神以保持独立思考,探求客观真理为社会大众服务,应该是一种值得倡导的优良学风。因为工作需要,参加过各种名家云集的学术会议,也参加过各类高层次的理论研讨会,既听到过高瞻远瞩的政策阐释类报告,也听到过囿于个人研究的宏大理论体系构建类宣讲,还听到过语不惊人死不休式的慷慨激昂,都有不少合理之处和精彩之语。但从推进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经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提出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独立见解,有效引导社会实践,更值得称道。这样的独立见解,常常表征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一个学者的理论研究越深入,他的现实关照就会越深刻,越能够提出基于科学精神之上的、有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观点。这恰恰是科学的力量,精神的价值,学术的意义。
这种优良的学风传统,在已经辞世的孙伯鍨教授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与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同,孙老师在讲授《经济学手稿(1857—1858)》时,常常是在条分缕析中阐释微言大义,一个半小时甚至只讲一两段、四五百字的内容,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把握,解读看似简短内容的深层次丰富内涵,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进而关照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不少直到今天仍然有重大理论价值的独立见解,体现了一种真正的科学研究精神,也彰显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鲜明特色。孙老师这种走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处的学术风格,面向理论界和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原则,应该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倡导的一种理论品质。孙老师身上体现的这种理论品质,不但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普遍认同,而且得到其他学科不少名家大家的赞赏。记得有一位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中央候补委员亲口对我讲孙老师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北京某名校一位德高望重的校领导当面对我说孙先生是受人敬重的学者,在孙老师病危之时我陪同一位现任的省部级领导专程探望孙老师,在孙老师去世多年后仍然能够在多个场合听到不少专家学者对孙老师的思念,这充分表明像孙老师这样为探索科学真理而奋斗终身的学者,会得到大家的普遍敬仰。在南大哲学系,具有这种理论品质的老师还有不少,如民国时期的刘伯明先生,新中国成立后的孙叔平先生,改革开放之初的胡福明教授等等。正是有一批具有这种理论品质的老师接续努力,才成就了哲学系的百年辉煌。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造就一所大学或一个院系的学术辉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持续奋斗,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接好上一代的接力棒,书写好这一代的新篇章,培养下一代并为续写辉煌打下坚实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一所大学、一个院系而言,百年大庆之际,回顾过去的辉煌固然令人激动自豪,但过去不能代表现在,更不是未来。百年系庆的意义,更应该体现在通过总结过去、反思现在,一代接一代持续努力,以更好地创造未来。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之际,我们这些工作在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学生,在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之时,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长期以来营造的优良学术传统,与哲学系的师生们一道,为开启哲学系新的百年发展之路而努力,为再创南京大学的新辉煌而奋斗!


郝清杰,1972年2月出生于河北内丘,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副司级),研究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师从侯惠勤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版《行进在哲学与生活之间》、《完善人格与培育君子》等多部专著;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独立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理论文章一百余篇。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生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多次参与中央和教育部重大政策制定、重要文件起草工作。